年5月10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宣布:我国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
编辑01可燃冰的发展史
年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就着手研究形成可燃冰的温度和压强。
年人们在油气管道和加工设备中,发现了冰状固体堵塞现象,这些固体不是冰,而是人们说的可燃冰。
年前苏联科学家预言,可燃冰可能存在海洋底部的地表层中,后来终于在北极的海底首次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
02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其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于煤、石油、天然气十倍。
可燃冰是世界重要的战略资源,约为万亿立方,可供人类使用年。中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约相当于亿吨石油,其中南海海域是我国可燃冰的主要分布区,有近亿吨储量。保守估计,我国可燃冰的总资源可满足我国近年的能源需求。
编辑03可燃冰形成的4个基本条件
首先低温,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而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
其次高压,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气压越大,可燃冰就越不容易分解。
另外气源,海底的有机物沉适量的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
最后就是水,适量的水是形成可燃冰不可或缺的成分。
编辑04可燃冰可以代替石油吗?
可燃冰可能成为未来石油的理想替代品但安全环保开采还有一定难度。可燃冰分子式为:CH4·8H2O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轻得多,而且储景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年,因而被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
在自然界中可燃冰呈固态,勘探开发难度大涉及到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钻探工程地质实验技术和海洋环境等众多的学科。如果只是将它从海底一块块搬出,在从海底到海面的运送过程中甲烷就会挥发殆尽同时还会给大气造成巨大危害引起比二氢化碳更厉害的“温室效应”。
编辑中国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试采可燃冰点火成功,至5月18日连续产气8天,平均日产超过1.6万立方米。截至6月10日,连续产气31天,总产气量21万立方米,平均日产6立方米。试采井产气过程平稳,井底状态良好,钻井作业安全,海底海洋环境监测未发现异常,无海底甲烷气体泄漏情况,取得了持续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
中国海域水合物试采成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将引领和推动世界可燃冰开发基础研究和技术方法发展,加快人类开发利用可燃冰的步伐。
转载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资讯的目的。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